ENGLISH中文版
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校庆栏目>>与交大有关的记忆>>正文

李增智自述

2016年03月28日 17:26  点击:[ ]

一.在交大的大学生活

我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的华县。我在华县咸林中学上的中学。咸林中学是陕西省东部最有名的中学之一。1957年以前,华县的邻县,像大荔、朝邑、华阴、合阳等等,这些县的学生都在华县咸林中学上高中,因为他们县还没有高中,58年全国大跃进,他们的地方都有高中了,他们就不必要再来了。咸林中学是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所中学。文革以后,我们高中的好多老师都调到陕西的一些大学,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我是1954年从咸林中学初中毕业,同年考上咸林中学高中。1957年咸林中学高中毕业。1957年高考考到西安交通大学。1957年的时候,交大招收的学生,全部都在西安上学。1957年考上交大以后,就开始了大学生活,到1958年的时候,就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从其他的系调到计算机专业。在大学里总共上了5年,1962年,交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然后就留校,一直工作到现在。我到2003年退休,所以我中学就上了一个学校,大学上了一个学校,要说小学呢也是只上了一个学校。

57年上了交大以后,是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到了交大以后,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时主要靠贫困学生助学金上学。交大那时候还处在筹建阶段,西安交大那时候有一个临时草棚大礼堂。这个大礼堂,当时还相当宏伟的,能容纳的学生也有好几千人,彭康校长等一些校领导曾经在草棚礼堂给学生做报告,我们都聆听过好多次彭康校长的报告。总体来讲,大学生活是非常深刻的。我在大学时担任团支部书记,那个时代就是党领导一切,班上没有党支部,只有团支部,我当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好像比班长权还要大一点。因为,班长是领导班级的,而我是团支部书记,就是说有更重要的领导责任。当时计算机专业,在我们东二楼的3楼,进出还要凭出入证,因为是保密专业,我们自己感觉也很荣幸。我们比其他专业要好!后来,我校买了王安计算机,前来在计算机搞应用计算的,都是一些国防单位,所以我们更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是跟国防有密切关系的。

彭康校长当时领导下的交大还是比较活跃的。生活学习都活跃,也开展了一些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说周末在体育馆还有舞会啊什么的。但由于我是农村来的嘛,对这些东西没有基础,也没有这方面的修养,我就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另外组织一些团日活动什么的。然后,印象深刻的就是经济困难时期,60年和61年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经济生活很困难,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浮肿了。有段时间,一天只上半天课。当时为了改善班上同学的生活,我从北郊买了好多次萝卜,然后我们凑了一些粮票,吃萝卜包子。跟食堂联系好,我们自己动手做,做过好几次,吃的大家都很过瘾。在当时的经济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的同学,总体来讲,情绪比较稳定,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暂时困难。陕西也不是最困难的,但是总体来讲,大家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吃饭上,很多同学都吃不饱饭。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大学的最基本的工作。我做过本科生的教学,硕士生的教学以及博士生的教学工作。

1.本科生教学及教材建设

我担任过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外围设备、计算机输入/输出通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计算机输入/输出通道是我参加DJS200系列机编写了教材后向学生授课,有课程的基本内容,又有最新的刚参加完DJS200系列机获得新理念。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很敏感,也预见到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还在网络技术萌芽时,我就跟踪研究。在向学生开设网络课之前,就写出了“局部计算机网络”讲义,很快由陕西科技出版社于19861月出版了同名局域网著作。我这本局域网的著作,也是全国最早的局域网著作。后来19917月由交大出版社出版了我独著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该书是我独著的第二本著作。我上的计算机网络课一直采用自己写的教材,内容熟悉,讲课得心应手,受到同学的欢迎。“计算机网络原理”一书,不但我校网络课使用,其他大学也有使用的。另外,陕西省自学考试也列为指定参考书。这本书由91年的第一版到2008.2的第3版,进行过很多次印刷,印数很大。持续使用20多年,现在第3版还在用。我在上课的同时,重视教材建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教学工作和本科生有区别,一是知识要更新、更前沿,二要有更多的讨论和互动。我给计算机系的硕士生开的计算机网络课,电信学院其他专业的的硕士生有的选修,后来管理学院和其他学院的硕士生也选修,再后来几年里变成校研究生院的公共课。选课的学生有60多人。对博士生教学,选择计算机网络一些前沿的知识,如高速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

重视教材建设,是我参与教学工作的特点。另外我结合科研工作也出版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等著作,我共出版了6部著作。

 

三.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计算机专业从成立时起,就以研制计算机启程,因为计算机专业在成立的初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被这潮流所裹挟,参加了大部分教研室组织的以研制计算机为目标的科研活动。到后来由我带领科研团队

进行科研活动。科研工作是我从教工作的主要部分。

1.研制大型数据处理机的前端处理机

62年以后,我就在交大计算机教研室工作,我是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参加工作以后,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因为计算机专业,它的实践性特别强,国家那时候也没有多少计算机。全国高校包括交大都没有计算机。因此学校要造出自己的计算机,要在全国处于前列,是交大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从彭康校长开始,都一直主张我们学校要制造出自己的计算机来。我是62年毕业的,63年、左右吧,大家就开始搞一个项目叫1103机,它就是研制数据处理机,当时陕西省的省科委也支持我们这一工作,就准备搞一个当时的大型数据处理机。但是由于当时的科研条件、器材供应条件等等的限制吧,就整个的数据处理机没有搞起来。大型数据处理机没搞成,后来就缩减成搞一个数据处理机的前端处理机,我们简称叫做前端机。所谓前端机,从计算机的计算模式来讲,当时还处在一台大型计算机带上上千个终端这种中央处理模式,或叫集中计算方式。那么这么多终端都带到主机上的话,很不方便,有时显然很困难。所以就设计出了一个在数据处理机和终端之间能有一个计算机,这个计算机做一些最必要的处理,然后把最核心的数据处理任务交给后台主机去,这就是前端机的意思。后来,就是我们要自己研制设计一个前端机出来。由于这时要搞一个前端机,如果没有后台大的数据处理机的话,你的前端机不是就没用了吗。所以这个前端机要设计成能够独立处理,就是它不当前端机用的话,也是一个独立的小型的一个数据处理机,这样的设计定位是正确的,因而前端机也有潜在的广泛用途。这个工作从文化革命还没开始,一直搞到文化革命以后,因为66年文化革命开始以后,工作秩序打乱了,有时搞,有时不能搞。那时候又要搞文化大革命,所以前端机的研制时间拉得很长。我在前端机上前后大概搞了6年多,就一直在搞这个计算机。前端机研制都由我们教研室的工人和老师包括一些学生,一起参加,把这个前端机做成了。做成后就要使它能够稳定下来。比如说连续工作500个小时或者300个小时才算稳定。由于我们的前端机,焊接工作、制造工作都是自己做的,有些还是学生做的。所以就不是那种正规生产线做的,因此出现的故障特别多,特别是出现虚焊,就是这焊点看上去是焊上了,实际上又没有完全焊好,时好时坏,虚焊的故障率特别高。所以我们搞前端机搞得很苦,例如目标设定要运行350个小时,跑到200个小时它停机了。查找原因后让它重新启动,再运行,然后反复循环,一直要运算比如说350个小时,如果我们运算250个小时了它又停机了,又重新启动,那前面250小时就不算了,又得要连续工作,这样反反复复的考验,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停机后就找停机的原因,故障点在何处,然后修理改正,接着再启动,所以这个工作花了相当长时间。参加工作的呢,还有顾老师,王老师。王老师搞了一段时间调到其他地方去了,就我一直坚持到最后。前端机这个工作对我们来讲,起到了实践性增强作用。知道制造计算机研制的各个环节的过程。在我们教研室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贡献的。但是很遗憾,虽然通过了验收,但研制的时间太长了,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这时候集中计算模式,已经要快被淘汰了。我们研制前端机技术也落后了,没有推广价值。

2.参加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

到了72年前后,教研室派我,李全举还有魏廷德三位老师,去参加全国的计算机系列机的设计。现在李全举老师已经去世了,魏老师后来调到徐州一个大学去了。这个系列机叫做DJS200系列计算机,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型系列机。

我们那时候还不能体会系列机的含义。一个系列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只有一套,不管你是大型的,小型的还是中型的。实现的话,大型机靠硬件的堆积,提高速度,小型机就拉长时间,减少硬件,把体积和成本做的很小,这样,它们对外的功能就是一样的。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大型机可能需要1个小时完成,中型机需要10个小时,小型机需要40小时,但是,总可以用同一套程序软件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系列机,一套指令系统可以配置成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列机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的需求。

至于DJS200系列,有220240260三个型号的计算机。其中,260是最大的,220是最小的,因为200系列本身是一个大型计算机系列,所以最小的220本身也是一个大的系统,比当时的100系列机还要大。我们学校能够参加到200计算机系列的研究,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这本身说明我们学校当时的地位比较高,另外也说明我们有这个能力做这个设计和研究。

我们参加这个工作,长期在外出差,我在那边住了大概两年时间,一个学期大概回来十天,然后再去,这样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我们所设计的计算机后来交给了军方使用。当时第四机械工业部领导、下达的设计和生产200系列机,现在叫做电子工业部,主持设计的是四机部第十五研究所,我们设计的220机被评为部级先进产品。

我是负责220系列计算机通道部分的设计。当时CPU的设计是不容易,但通道概念更新,技术更难,我们采用的是通道的方式。当时是一种最先进的管理外部设备的理念,追求尽可能多的外部设备并行工作。我参加了这个工作,回校之后编写了通道设计的讲义。后来给交大的学生上了这个课。

3.承担国家863 CIMS重大项目

90年我参加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这个项目,是国家863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专题。这个工作从90年到93年这段时间,叫做CIMS应用工程。当时CIMS理念比较新,但是这个理念在中国实现,就要去找一个CIMS工厂去做这个系统。当时选择了山东济南第一机床厂JFMT,国家863CIMS应用工厂和军工厂(也为CIMS应用工厂)支付了相当大的费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思想是我第一次接受到。我是JFMT计算机网络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即设计CIMS系统的支撑系统。这个工作大概持续了两年时间,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现场,要调研,要跟其他系统进行交流。期间,我前臂骨折,我带伤一直工作在现场。JFMT CIMS系统,总共6个分系统,我们学校有三个人担任3个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我校机械学院的卢秉恒院士,是当时质量保证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因为参加了863的工作,对CIMS有了理论积累和工作经验,后来863 JFMT CIMS的工作结束之后,我又申请到了两个CIMS的项目。JFMT CIMS项目完成后,我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并获得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科技进步奖。

4.承担新疆数据电子交换EDI项目

我大概是在96年左右到新疆去参加EDI项目的建设,EDI是什么意思呢?在计算机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要进行贸易最好有计算机及网络的软硬件支持。把贸易之间涉及到的几个环节都标准化,成为国际标准。实际上EDI就是当前的国际电子商务。我们希望在新疆能够做出一个EDI系统,最后我的课题组实现了一个模拟系统,所有功能都能实现,但是规模比较小。该项目获得了新疆科技成果奖。这个项目完成后,我和我的学生出版了一本叫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著作。

5.承担大型电信管理网项目的研制

接下来,承担了一个叫做电信管理网的项目。这是我担任博导之后的第一个大项目。这个课题是一个很大的科研与工程项目,为一个大型程控交换机做电信业务管理的,也就是说,是一个电信网管理软件。当时,山东华光公司做大型程控交换机,把电信管理网的软件交给我们来做,这个软件的规模和难度都很大。我们当时签的合同,研制经费是120万,我跟我们组的李平均老师合作,他的研究生,我的研究生,还有我的博士生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人在做这个网络软件,我的好几届的博士生也做电信管理网方面的工作。为工作顺利开展,应我们要求,厂家又买了一个专用软件,花费70多万人民币,实际上厂家在该项目上投资了200万以上。这项工作进行的艰苦但较顺利,分别通过了专家的鉴定和厂家验收。这是我工作以来,独自负责的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好在我还是全部做下来了。并胜利完成这项科研任务,在鉴定和验收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6.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我承担的国际自然科学基金有:

1)课题名称:通用的主动网络安全机制,执行时间:2001-2004

2)课题名称:下一代互联网面向业务的综合网管关键技术研究,执行时间:2004-2006

3)课题名称:面向语用Web服务的网络服务管理机制研究,执行时间:2007-2009

我校规定博导65岁退休,我2003年退休,申请第二自然基金项目时我即将退休,申请第三项目时,已退休多年。我是在退休后完成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

自然基金课题前瞻性和理论性较强,对于培养博士生是很合适课题。我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国家基金委的好评

7.承担国家863课题

1)课题名称:国家863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企业CIMS综合智能网管技术研究,执行时间:1998.10-2000.10;该项目由我负责,我和本院系统所王拓老师合作,经中期检查,最后通过现场验收通过。

2)课题名称:国家863西安电子办公示范工程,执行时间:2001.9-1999.10;该项目也顺利完成任务。

8.其他科研项目

我还负责完成华为公司科研预研基金5项;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课题,“针对SniffDOS行为的安全网管系统研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建模技术研究”;与华为公司合作完成“基于Java的网路管理QuickView”等科研项目。

我的体会是在做老师这段时间,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到北京15所搞200系列机,出差两年多时间,220机我们设计完之后,上海一家工厂也要制造220机,我带着学生又去了上海,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上海。晚上十一点才能回住地,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在新疆搞EDI项目,有将近一年时间。在山东济南搞CIMS,又是2年时间,但是我觉得在这些时间里头,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结合科研工作,我领导的课题组发表科研论文(都有我的署名,是论文的作者之一)300多篇,被EI/SCI收录的有157篇。

 

四.研究生培养

交大很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是顶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教育部批准的西安地区最早建立研究生学院的高等学校。高水平的、数量足够的研究生队伍,也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标志。1988年我首次招收硕士生,1997年我首次招收博士生。招收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首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然后要有科研课题的支持。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或其他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以这些高档次的课题为依托、为研究背景,可以让博士生以高起点开展学术研究,而研究成果也为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担任博导时期,是我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我在退休后,仍申请到国家课题,也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样我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较多。我指导的工学硕士生有55名,指导的工学博士35名,工程硕士生和师资型硕士共20多名。我对我的研究生在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和学生交知心朋友。我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弟弟妹妹一样。在我领导的课题组,学术空气活跃,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大家很团结。有些学生说,李老师是我们单位最爱最关心学生的老师之一。

 

五.对青年教师和对计算机系的希望

我自己的老师,大都是西迁过来的。在老师的身上,都感受到了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需要精神,他们对我影响很大。我感觉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以研制计算机为主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比如我们的数据处理机,是彭康校长找省里要的。虽然西迁工作很忙,但彭康校长对计算机专业很支持。计算机专业那段时间,在全国计算机的排名还是名列前茅的。现在全国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有800-1000多所,我们计算机在全国原来第12名,到现在大约前20名,有所后退。

青年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要从实际工作中做起,我曾经给我的博士生讲,比如某人申请了国家自然基金,他没有申请到。但是能够拿到国家自然基金不容易,怎么才能拿到国家项目哩?必须要有积累。积累就是自己要做预研工作,我和博士生说,要选自己有特长的方向,自己先做,争取有所突破。自己做一些投入。投入的时候可能没有经济收入,但是如果不做就可能永远拿不到。坚持做些预研就有收获。我觉得高校在科研上要做一些工作是有难度的,但如果认真的踏实实践,就有收获的。另外,工作起点也要高一点,有些博士生论文定的不高,他老爱看自己熟悉的东西,但是这样提高的比较慢。如果拿世界顶尖的高水平文章看,看不懂硬看,要在高的起点积累,取得突破。所以我觉得科研上应该这样考虑比较好。

我对计算机系还是有些期望,计算机专业在刚成立的时候,特别得到了彭康校长的关注,所以计算机专业发展很快。计算机专业的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计算机硬件那边最多时有60多名教师,4个教研室。但是后来计算机专业就萎缩了,比如我们现在的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前身是两个教研室,微机教研室和系统结构教研室,最初有40几个人,现在我们这个所才十几名教师。当然这两年也进了些青年教师。我觉得现在计算机专业没有彭康校长那时兴旺发达,也不如恢复高考的时候,当时学校把教改班的学生(基本都是高考免考生),保送生都放在计算机和自控两个专业,现在都跑到电气学院去了,计算机以前最多的时候招生八个班,现在人数也少了。所以我们计算机专业从全国比较好的前12位的水平下滑到了20位前后。虽然也不算差,全国有上千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但是和我们以前比起来,也变差了。所以我希望我们计算机专业通过年轻教师的加入,通过新的计划,重新振兴起来,在全国名列前茅。

 

李增智

                                       2016.1.10

上一条:沈钧毅回忆录

下一条:汪文秉、张端访谈录

关闭

版权所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