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中文版
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机构设置>>系所设置>>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1.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介绍

                                            >>进入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简称信通系)近年来,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现有教师71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16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其中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教授、博士为骨干,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全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50余名,硕士研究生9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目前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数据广播中心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200512月,数据广播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信通系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培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信息与通信领域各层次专业人才。硕士研究生专业按3个二级学科设置,即: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生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培养。

信通系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瞬态电磁场及超宽带天线、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领域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在201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20名。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通信与信息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长期以来,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瞄准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科研,学科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近五年来,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共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及重大横向合作课题80余项,科研到款6000余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同时,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五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及ALTERA杯等全国各类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各类奖项50多项,其中一等奖20余次。

 

2.本科专业及其培养目标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各项经费,本学科已建成3C人才培养基地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阵列信号处理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以及通信原理与数字通信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室、EDA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等五个教学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隶属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创建于1958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国家“十五”期间“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82年本学科在国内首批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 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批准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以培养四年制本科学生为主,少量学生实行本硕连读六年贯通培养。

3.硕士专业及其研究方向、主干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力求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信息与通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按二级学科分列如下: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交换及宽带网络、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无此传感器网络、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图像视频压缩编码、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控制与检索管理、多媒体探测和测控中德信号与信息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瞬态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宽带天线及超宽带天线。

主干课程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信号检测与估值、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图象处理、天线无线电波传播以及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

4.博士专业及其研究方向、主干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力求培养博士生成为在无线通信理论、AdHoc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地球物理勘探阵列信号处理,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模式识别、多媒体和图像信息与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并能把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天线系统,宽带码分多址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测试与仿真评估,下一代网络无线接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关键技术,AdHoc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图像及多维信息的分析处理与传输,认知无线电,地球物理勘探阵列信号处理,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卫星移动视频和多媒体数据广播。

主干课程为: 泛函分析及应用、矩阵分析、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高等电磁理论、天线无线电波传播、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5.教授及其研究方向

朱世华:教授、博导,移动通信,数字传输,宽带通信网

殷勤业:教授、博导,智能天线,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阵列信号处理

刘贵忠:教授、博导,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

高静怀:教授、博导,阵列信号处理,复杂介质中波的传播与成像,反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牟轩沁:教授、博导,医学成像技术,分布式智能监控摄像机网络

齐春:教授、博导,图象超分辨率增强、图象检测与分析、图象识别与跟踪

潘志斌:教授、博导,图像编码,图像检索,人脸识别及说话人识别

邓建国: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电子系统设计

蒋延生:教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超宽带雷达成像方面的研究

冯恩信:教授,电磁理论与数值计算,微波与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田惠生:教授,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

任品毅:教授,无线通信与网络

罗新民:教授,移动通信,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

王文杰:教授,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

张安学:教授,超宽带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

6.系主任

主任:王文杰

副主任:张安学

副主任:李凡

7.系办公室电话及秘书

张芳娟、82668772-0

 

版权所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