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中文版
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机构设置>>系所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13人(博导10人),副教授16人,高工4人,讲师17人,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全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40多人、研究生120多人、博士生30多人。全系下设四个研究所和一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分别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新型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计算机系实验中心,拥有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安节点等重点科研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首批创建单位之一。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已累计为国家培养5550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2493名硕士和258名博士,其中包括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陈桂林院士、侯义斌教授、钱德沛教授以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以及周鸿祎、荣海、张欣等一批企业家。

近年来,本学科紧密围绕高性能计算、网络多媒体、知识获取与服务、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教育部和陕西省、西安市等纵向科研项目224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科研总经费18813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6项,其中授权113项,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被SCI检索210余篇,EI检索570余篇。

在教育教学方面,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编写教材55部,其中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国家优秀教材2部。冯博琴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结构”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获得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系与IBM、微软、Intel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本专业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MIT、TAMU、亚利桑那、加拿大McGill大学、日本庆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联合课题研究和人才交流培养的合作。

2.本科专业及其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信息类专业。培养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宽广的专业知识,接受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专业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用计算机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的高技术人才,具备很强的社会竞争能力。于2011年通过教育部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组织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本科主要课程设置:电路,模拟电子学,数字逻辑和数字系统,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安全与管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等。

该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4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就业前景好,其中有60%以上的学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10%左右的学生出国深造,就业层次高,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部队、企业等,总体供需比在1:6以上。

3.硕士专业及其研究方向、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力求培养在高性能计算、网络多媒体、数据工程与可信软件、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按二级学科分列如下:

计算机系统结构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智能计算机系统、普适计算与无线网络技术、网络计算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数据库信息处理理论与新技术、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及开发技术、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计算理论与方法、新一代编程模型及编译技术。

计算机应用

智能网络学习环境及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集成、嵌入式系统、智能网络系统。

主干课程为: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分布式系统、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并行计算理论、高等数理逻辑、数据库理论与技术、高级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网络优化设计、软件形式化方法、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4.博士专业及其研究方向、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研究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力求培养博士生成为在高性能计算、网络多媒体、数据工程与可信软件、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并能把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云计算、广义人机交互、Internet理论和技术、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理论及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动态信任管理理论、新一代编程方法学、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分布计算、普适计算、软件工程、计算智能技术等。

主干课程为: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分布式系统、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高性能计算。

5.教授及其研究方向(按字母序排列)

董渭清:教授,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及优化,多核技术

董小社:教授、博导,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云计算,计算机可靠性

桂小林:教授、博导,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刘均:教授、博导,文本挖掘,数据挖掘,e-learning

齐勇:教授、博导,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可信软件

伍卫国:教授、博导,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嵌入式计算

徐宏喆:教授,博导,面向对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环境下的智能系统

杨新宇:教授、博导,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 信息处理与大数据挖掘

  张兴军:教授、博导,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系统,网络计算

赵季中:教授、博导,分布式系统、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视觉系统

赵银亮:教授、博导,程序语言及编译系统,并行计算与数据挖掘

赵仲孟:教授,信息处理新技术、数据库理论与数据挖掘、信息安全

郑庆华:教授、博导,智能e-Learning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信软件,网络舆情

胡成臣:教授、博导,计算机网络,软件定义网络,云数据中心网络

李辰:教授、博导,生物医学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

6.系主任

主任:张兴军

副主任:鲍军鹏

副主任:唐亚哲

7.系办公室电话及秘书

张华: 8266897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版权所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